電子政府新時代:整合2010
新加坡的電子政府發展在世界范圍都是獨樹一幟的,也一直被很多國家所學習、模仿。據陳益民介紹,新加坡的電子政府至今已經經歷了四個階段:1980年至1990年是第一階段,民事服務電腦化項目最先啟動,側重點是通過有效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改善公共管理,包括將工作職能自動化和減少日常文書工作,該項目實施8年后共精簡了5000個崗位,占當時公務員總數的7.2%;90年代初期到20世紀末是第二階段,工作重心轉向連接政府服務與企業,帶來了像貿易網絡(TradeNet)這樣的一系列創舉;2000年~2006年是第三階段,這是電子政府行動計劃(eGAP)的一期和二期,一期包括電子服務交付、學習性組織、技術實驗、改進運營效率、兼容性良好的強健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一級信息通信技術教育六大戰略方向,二期則重點放在將易連接、整合的增值公共服務提供給客戶,同時將民眾聯系得更為緊密。
從2006年開始,新加坡政府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電子政府發展理念———整合政府2010(iGov2010)。陳益民對此解釋說,這個五年規劃通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增加電子服務的范圍和豐富其應用程度,增加國民智慧與意見在電子政府中的參與比例,提高政府的能力與合力,以及增強國家競爭優勢。所謂整合,就是從e到i,從電子政府到網絡政府,提高公眾的滿意程度和愉悅度。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則必須在推動電子服務數據共享的同時進行流程再造。陳益民介紹數據管理時說,新加坡目前有三大數據中心,采取的方式是:單個部門主營一個數據中心,作為強力領導者。
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智慧國2015
新加坡的電子政府發展從來都不是為了電子化而電子化,其電子政府行動計劃也好,整合2010規劃也好,都與新加坡的“智慧國2015”計劃緊密結合著。陳益民表示,2006年6月啟動的智慧國2015計劃的發展目標包括:在利用信息通信為經濟和社會創造附加值方面名列全球之首;實現信息通信業增值至原來的兩倍,達260億新元;信息通信業出口額增長至原來的3倍,達600億新元。他希望到2015年,該計劃能新增8萬個信息通信工作崗位,實現90%的家庭使用寬帶,電腦在擁有學齡前兒童的家庭中滲透率達到100%。
就此,記者打趣地問陳益民怎么理解現在中國推進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戰略。陳益民當即表示非常了解和贊同,并指出,其實新加坡的智慧國計劃的目標與“兩化”融合不謀而合,其重要策略就是要通過信息通信轉換重要經濟、政府和社會部門的職能,開拓主要經濟領域、政府和社會的產業改造,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對此,陳益民給記者列舉了好幾個體現此用意的項目,包括智慧港、貿易網等。
陳益民首先指出,新加坡無處不在的信息通信,高度的手機、寬帶、電腦、企業網絡普及率,可確保安全的商業貿易,越來越多的跨國企業愿意在新設立IT數據中心。作為智慧國2015關鍵戰略之一的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計劃,就包括下一代國家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將通過分層管理、規范,以可持續發展、防壟斷,可應用于遠程醫療、高清視頻教學等;還包括無線寬帶、無線城市等。
智慧港項目是通過生物識別和移動通信技術強化海港作業能力,新加坡已成為全球首個WiMAXReady海港。2009年,新加坡將部署BunkerNet,這個系統將新加坡所有燃料公司連接起來,并支持世界最繁忙的燃料運營,其中有兩項倡議正在考慮,一是使用計量生物學和移動技術,以增強港口運營的效率和安全性;另一項是通過整合終端操作、海運、代銷和陸運等商業流程來實現傳統散貨運營的自動化。陳益民認為,全行業信息通信技術系統的開發和實施,將增強港口之間的連通和交流,提升運營和服務表現,增加港口吸引新業務的機會。
陳益民特別指出,其實新加坡全球領先的電子政府服務也在很多方面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其以市民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建立了1600項政府在線服務,并以Singpass統一認證平臺整合多個政府單位的電子服務,可以幫助企業注冊、申報、創業、運營,縮短政府層面的流程。陳益民特別提到的貿易網項目,則采用EDI技術實現出入口自動化,使得網上商業執照服務系統具有更強的安全性。在貿易網基礎上,第四方物流將得到快速發展,可幫助中小企業轉型、走向國際化。(編輯:www.817077.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