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設政府門戶網站推行電子政務,是政府應對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革,因此,政府門戶網站已經成為電子政府的前臺,承載著電子政務應用服務的總集成。
關鍵詞: 電子政務信息化
一、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歷史邏輯
1、單邊維度的政府與公民統御關系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時期,君主及其官僚機構組成的“政府”是統治關系主體,平民百姓組成的“社會”是統治關系客體,這種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君主與百姓之間的命令與服從的關系,百姓沒有相應的法律地位。政民關系實質是統治主體與統治客體之間由上而下的垂直統御的關系。
2、效率導向的政府與公民管理關系
進入工業社會,管理行政逐漸取代了統治行政。管理型政府的行政行為以管理的科學化、效率化為原則,以官僚制為基礎,以效率為導向,形成基于行政政府的管理主義。然而,在管理行政時期,政府與公民的關系仍然是單向維度的。實質上,管理型政府是“政府本位”、“權力本位”的政府,是以自身為中心,以官僚制組織結構為特征,奉行集權主義的權力運行機制。在這種行政機制下,權力自下而上地集中,上層發布命令,下級執行。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的定位,仍然只能在管理主體與管理客體的思維框架下進行調整與嬗變,從本質上仍然無法擺脫主客體關系單向維度的思維困境。
3、公民導向的政府與公民憲政關系
憲政主義的出現,改變了管理主義的主流理論地位。憲政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新公共服務,為反思管理主客體單向度的政府與公民關系提供了新的思維路徑。其對政府和公民角色的重塑,為探索政府與公民之間良性互動關系提供了反思和走出的路徑。新公共服務理論,一方面認為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非掌舵、服務的對象是公民而非顧客,體現了政府不應作為公共部門的代言人,而應代表公民,扮演“主權者”的代理人這一新角色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重視人而非效率,強調公正、社會平等及回應性。在它看來,公民成為價值上的行政關系主體而政府為客體。又因為政府是實踐上行政關系的主體而公民是客體,二者交織,新公共服務理論使政府與公民的關系由單向維度到雙向互動成為可能。
二、信息化時代政府與公民關系的嬗變
信息化時代,新公共服務理論使得以權力為中心的政府價值觀轉變為“以公眾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則為這種轉變和政府公民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1、新興技術理性帶來的變革
隨著網絡技術的深度發展,人類社會已經由一個傳統等級社會逐步轉變成一個網絡社會,政民關系的路徑突破轉向訴求于新興的技術理性。網絡拓寬了公民民主參與的渠道,深化了我們對政府與公民關系的認識。網絡的民主參與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對政府與公民關系產生了積極的深遠影響。
2、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新型政民關系
信息化背景下的政府與公民關系,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基礎上也引入了一些現代企業概念,由“客戶關系管理”引申為“用戶關系管理”與“公民關系管理”,由“以客戶為中心”引申為“以公民為中心”,由“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引申為“以公民需求為導向”等等,這些具體的操作理念的出現,推動與促進了良性政民關系的產生。
?、俟裨V求表達的多渠道
網絡民主參與,為公民提供了民主參與的新渠道,彌補了現實政府與公民關系中公民民主參與渠道狹窄的不足,提高了公民政治表達的自由程度,開創了信息多元化和言論自由的新局面。網絡民主參與這種便捷的參政工具,使人們能夠更加平等地享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充分行使作為一個公民的政治權利。
?、谡私庹{控輿論的多平臺
網絡也可以為政府調控輿論提供平臺。網絡民主參與的出現對輿論控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對文字、圖像、視頻的實時傳播與傳播手段的多樣性提高了政治傳播的實效性和公眾對政治輿論的關注。同時網絡也為民意表達提供了平臺,這使得網絡上聚集了強大真實的民意,這克服并改變了傳統時代虛假民意或者民意不足的輿情監控結果,為政府了解民意和政策制定民主化進程起到了促進作用。
③良性互動的政府與公民關系
網絡參政的便捷與低成本激發了公民參與政治的熱情,網絡參政平等性互動性強化了公民的民主意識,網絡參政所提供的便利的利益表達方式,使得網絡參政主體對民主參與表現出更加積極的參政心理。這些都大大地推進了公民政治社會化的進程。公民與政府形成良性互動,有效地參與政治決策。政府管理得到優化,從而形成良性穩固的政治秩序。
三、民主參與:轉型期政府與公民關系的重構與匡正
民主參與是政府與公眾之間關系的調整,調整的方向是兩者形成互動交融信任的關系。一方面,民主參與的內容和技術為調整政府與公民關系服務;另一方面,這種關系的調整改變了行政決策執行監督運行模式。
1、民主參與是公共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核心內容
從公眾參與的角度看,民主參與是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執行和評估的核心內容之一。從政府與公民關系的角度看,“互動”包括三個層次遞進的含義:政府信息告知、政府與公眾互動、政府與公眾合作。政府與公眾的互動關注政務信息雙向流動,政府需要公眾提供公共事務的信息,如采取民意調查、聽證會、建議等形式;公眾也能夠從政府那里獲得需要的信息。由公眾與政府合作來主導公共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公民的參與能夠彌補政府知識不全面、能力不足和閉門造車等困境。
2、民主參與是深層次地推進政民互動的重要形式
政民互動包括告知、互動和回應三個層次。目前的民主參與僅停留在告知層次。比如“價格聽證會”演變成“漲價聽證會”,因為價格聽證會其實只起到了一種形式上的作用。聽證會中公民所表達的利益訴求及其證據和理由,對于最終做出決定并沒有法定的約束力,也就被政府理所當然的漠視,對行政權力運行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因此,需要更深層次地推進民主參與。
3、案例分析: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政民互動欄目“政風行風熱線”
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政風行風熱線”欄目是由成都市監察局、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成都市廣播電臺聯合主辦的旨在加強政民互動溝通的重要平臺。在這里,公眾可以提交對市政府職能部門的咨詢、意見建議、求助、投訴等信息,也可以反映問題訴求落實解決。各單位負責人按計劃值守直播節目,每周兩個單位,每個單位兩天,每天一小時,現場為公眾答疑解惑、解決問題。自2009年1月20日在“中國·成都”網站開通以來,受到網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我們在節目運行中,以機制加強上線單位對網絡平臺問題回復的及時性,以解決影響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重點,增強回復及時性,提升回復滿意度,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和咨詢、投訴等問題認真對待,能夠現場解答的,一定在現場給予答復,現場解答不了的,在次日給出處理反饋,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促進有關問題切實得到解決,確保部門回復質量。各上線部門加強對群眾反饋問題的歸納、整理,建立相應專題,通過公眾信息網及時公布,供群眾查詢,以避免相同問題的重復提問,提高部門解決效率,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服務。目前,“政風行風熱線”已經成為市政府聽取民聲、匯集民智、解決民憂的重要渠道,成為成都市家喻戶曉的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品牌欄目。
四、建立政府權力與公民權利良性互動的新范式
長期以來,我國公民民主參與面臨一個“制度供應短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制度化參與渠道狹窄,民意表達機構功能弱化,許多原本是法律規定的公民參與權利由于種種原因而得不到落實。在今天的信息化時代,網絡擴展了公民民主參與的渠道,但也使得政府在面對這一新型參與方式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1、公民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充分行使其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的過程。通過聽證會,研討會和網上征集市民意見等各種各樣的方式,直接參與到國家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公共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保證制定出來的政策更切合實際,更符合民意。政府應該提高行政透明度,使公眾充分享有知情權。同時,拓寬公眾直接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重視民意所表達的利益訴求,積極鼓勵并引導公眾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保障政府權力和公民權利的民主行使和實現。
2、公民參與對政府權力的監督
實現政府與公眾的良性互動和共同治理,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公民參與對政府權力的監督和制約。一方面,公民積極參與國家公共事務的管理是實現自身權利的過程,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監督政府權力的行使,只有更廣泛的監督,才能促使政府充分利用公眾賦予的權力去為公眾謀福利,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
3、案例分析: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政民互動欄目“網上聽證會直播”
2010年,成都市政府門戶網站開始全面推動網上聽證會直播的探索與實踐。先后舉行了“成都市高污染汽車繞城高速公路內限行聽證會”、“成都市中心城區機動車增長總量控制政策聽證會”和“成都地鐵票價方案聽證會”等一系列影響公共利益重大決策的網上意見征集和網上聽證會全程網上圖文直播。
通過網站的聽證會直播平臺,公眾可參與到聽證會中,“傾聽”聽證代表們的精彩發言,看到聽證會現場的實時圖片,清晰、透明、直觀地了解到聽證會的最新動態,還可通過直播平臺的“網友評說”留言板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網站在聽證會后將網上意見和建議分類整理提交政府相關部門,成為政府決策聽取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友對聽證會網上直播的公開透明形式表示了肯定和贊揚。有網友留言:“對聽證會進行直播的做法體現了政府公開、透明、民主的決策程序。”聽證代表表示:“聽證會的透明公開,有助于讓公眾了解聽證的過程和政府決策程序,也有助于讓公眾更清晰的了解到我們聽證代表的觀點和想法。”更有聽證代表及網友發出這樣的聲音:“這次透明公開網絡直播的意義大于聽證會本身的意義。”
五、轉型重塑:建設以公眾為中心的網上政府
建設政府門戶網站推行電子政務,是政府應對信息化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革,因此,政府門戶網站已經成為電子政府的前臺,承載著電子政務應用服務的總集成。
從功能上講,政府門戶網站就是以公眾為中心、服務為導向的一個總的服務平臺,承載著政府信息公開、公共服務和民主參與的重要功能。第一它改變了公眾和政府信息不對稱,具備權威性、真實性和可靠性;第二它能為公眾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務,有效降低政府和公眾的辦事成本;第三它為政府與公眾之間提供了一個開放式的互動參與渠道,能夠方便公眾更好地參與公眾事務,監督政府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