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四季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日韩精品一级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蜜臀

首頁 > 新聞中心  > 信息資訊

對推行電子政務的認識

發布時間:2013-5-31 9:49:49 瀏覽次數:

        繼黨的十六大提出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之后,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要發展電子政務,提高政府的服務和管理水平。深化對推行電子政務意義的認識,正確把握電子政務建設中的關鍵環節,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促進電子政務健康發展,是貫徹落實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任務。

  推行電子政務的本質,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技術改造、優化和重組政府的業務流程,促進政府管理創新,使政府職能更好地與企業和公民的要求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相適應。在我國,推行電子政務對于促進改革和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推行電子政務是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的有力手段。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發展史上迄今最先進、最廣泛的民主。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黨的領導,為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提供了最根本的制度保障。要把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必須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同時,采用先進的技術措施。推行電子政務,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手段,在政府與社會公眾之間建立良性互動的關系,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的同時,也使得人民群眾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政府工作提出意見,參與重大問題的決策,更好地實現對國家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接受人民的監督。在網絡環境下,人民對政府的監督能夠跨越時間和地域,在公開狀態下進行,做到政府權力運行到那里,監督就延伸到那里,任何部門都不敢懈怠。因此,推行電子政務對于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實行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作用,是其他技術手段所無法比擬的。

  第二,推行電子政務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履行職能的重要措施。在電子政務中,信息技術是手段,但它能夠促進行政管理體制的變革。它的適合扁平化操作的特征能夠有效地減少機構設置,對傳統的行政機構設置層次過多帶來了沖擊;強大的計算儲存能力可以把人力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為解決人員臃腫問題、優化人員結構創造了條件;規范性和客觀性運行,有助于消除職能交叉和多重執法的弊端;公開性和透明性特點,有利于消除腐敗和非法行為產生的根源;等等。因此,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改進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必須推行電子政務。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擴大,各種經濟社會活動日益頻繁,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職能,都面臨著及時準確采集處理海量數據的問題,必須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依靠電子政務才能更好地實現。例如,在實行和完善增值稅制度中,只有采用信息化手段才能實現交叉稽核,克服手工操作成本高、無法有效稽核的缺陷,防止不法分子騙稅。近年來我國稅收大幅度增長,去年突破2萬億元,稅務、海關系統電子政務的作用功不可沒。

  第三,推行電子政務是帶動全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大舉措。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我國各級政府的工作范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與企業、居民和社會各界的聯系十分密切,電子政務對我國信息化全局具有顯著的主導和帶動作用。例如,實行“金稅”和“金關”工程,眾多的企業為了縮短納稅時間,加快通關速度,提高效益,普遍加快了信息化進程。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推進信息化的核心。政府是全社會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推進電子政務,把政府掌握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好,將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政府需求是信息產業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政府依據《政府采購法》購買國內信息產品和服務,推行電子政務能夠有效地帶動國內信息產業發展,增強我國信息化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四,推行電子政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新形勢的迫切需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國特別是大國都在積極發展電子政務,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我們要在經濟全球化中趨利避害,加快自己的發展,也必須順應這一趨勢,加快推行電子政務。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所有協議中,絕大部分與政府的立法、決策、執法等活動密切相關,并要求成員國政府按照市場經濟規則管理經濟,做到決策和執行透明化,管理規范化、法制化。這些都必須依靠電子政務來實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是對企業的約束和規范,更重要的是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權利和義務,在國際社會樹立良好形象,必須加快推進電子政務。

聯系方式
QQ:249168441
聯系電話:029-89381912    13891999785
地址:西安市高新區天谷八路156號軟件新城研發基地二期A1棟406室
2009- 2020 西安千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ICP備案編號:陜ICP備11005413號    陜公網安備61019002003100     本網站支持IPv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宁县| 金平| 武宣县| 民勤县| 湘阴县| 阜新市| 喜德县| 惠州市| 来宾市| 乌鲁木齐县| 静乐县| 景泰县| 德令哈市| 饶河县| 德安县| 勐海县| 柳州市| 泌阳县| 永福县| 浙江省| 乾安县| 贵德县| 曲阳县| 威远县| 启东市| 横山县| 台南县| 炎陵县| 济阳县| 丹江口市| 锦州市| 眉山市| 遂宁市| 铜川市| 二连浩特市| 凌云县| 陕西省| 东光县| 洞口县| 丰城市|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