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政務建設轉向深化應用,這是一個全新的話題。我國電子政務開端進入新階段,在新階段下將完成五個改變,即,從電子政務重建立輕使用向注重深化使用改變,從信息收集渙散建立向現有資本整合應用改變,從信息系統自力運轉向互聯互通和資本共享改變,從信息治理側重自我效勞向注重公共效勞改變,從信息網站自建自管向注重發揚社會力氣改變。當前,電子政務推進已獲得初步成效,并出現出新的開展特點及趨向。
新階段獲得新成就:
電子政務重點工程建立順暢推進。“電子港口”已完成11個部分、13家貿易銀行聯網,使用項目達32個,入網企業達23萬家,完成了跨部分、跨地域、跨行業的一致信息平臺。金盾工程三期根本完成,全國已有41000多個戶籍派出所完成了生齒信息治理前臺辦公,歸入核算機治理的生齒總數超越12.6億,公安信息化程度獲得分明進步。金稅、金審、金水等其他工程也已建成并發揚效果。
信息共享和營業協同獲得本質性發展。各地依托一致的電子政務收集平臺和信息平安根底設備,加速建立政務信息資本目次系統和交流系統,為信息共享和營業協同做好具體支撐,當前該任務在全國局限內展開,尤其社會綜合治稅、企業和小我征信、襲擊貿易欺詐、鄉村信息效勞等范疇已獲得了信息資本共享的新成果。各級當局積極展開跨部分的網上協同,并獲得新打破,中心部委拔取財務、稅務、地盤等受眾面廣的效勞或許治理項目,作為網上跨部分的抓手,經過構建營業模子、抽象營業邏輯、處置營業流程,完成頂層的互聯互通、底層的營業流程優化,積極推進“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協同處理”的在線效勞形式,為大面積推行使用積聚經歷。
IT外包成為電子政務建立中的主要一環,有用緩解當局內部資本缺乏壓力,當前當局IT效勞外包已到達25%的增進率。但是,選擇外包效勞商進程中存在良多難點,如,若何監控外包效勞質量、處理信息平安突發事情等,因而,若何追求有用的第三方監管機制成為亟待處理的問題。
此外,各級當局網站建立系統獲得很大改善,《電子簽名法》、《當局信息公開條例》諸多方法或規范接踵出臺,為推進電子政務供應根據。
新階段面對新應戰:
我國電子政務總體程度與興旺國度比擬存在很大差距。依據2007年結合國有關機構的評價,我國電子政務仍處于辦公主動化和信息發布階段。電子政務普通閱歷五個開展階段,包羅起步階段、單向在線效勞階段、雙向互動階段、在線處置階段和無縫階段。我國各地程度紛歧,北京、上海、哈爾濱、遼寧大連、山東青島、福建廈門六城市正在從雙向互動階段向在線處置階段邁進,吉林省、陜西省、浙江省和江蘇省正進入雙向互動階段,其他的大局部當局門戶網站根本處于單向在線效勞階段或向雙向互動過渡的階段。
我國電子政務開展中仍存在諸多不完美之處,包羅政務信息資本開拓應用滯后,共享機制尚未樹立,建立、治理運轉體系體例不完美,使用系統的潛能未獲得充沛發揚,大眾效勞程度和效率不高,若何增強經濟監管、司法律例和規范化任務、平安保證等方面亟待處理。
我國電子政務建立務必和體系體例變革嚴密連系,只簡略地將政務運動核算機化,逃避政務流程重組、優化、標準等方面的矛盾,必將背叛電子政務的根本目的。當前制約各級當局門戶網站開展的首要瓶頸在于,缺乏用科學的辦法論和東西對企業和居民供應效勞的營業域、中心營業線進行剖析、梳理和營業流程的再設計,這需求各級當局在進行頂層設計時對營業進行統籌思索,打破部分限制,樹立響應的營業框架和模子。別的,因為有些決議計劃指導缺乏對電子政務的深化看法,過火注重馬到成功以顯政績,再加上一些外包效勞商習氣于以本公司的所謂的電子政務處理方案,將現行的當局營業“模仿”到數字世界和互聯網上,最終招致電子政務缺乏全盤思索,成為“信息孤島”。
新階段強調新重點:
新階段下,大眾效勞需求不時轉變,當局本能機能、人物和定位隨之改動,電子政務的任務重點也將隨之調整。
愈加注重深化電子政務使用。對峙以公開為準則,擴展政務公開的局限和內容,實時精確地發布政務信息。面向城鄉居民供應大眾效勞,在戶籍治理、教育培訓、文明文娛、勞動就業、醫療衛生等方面展開網上效勞,并逐漸延長到街道社區和村鎮。面向企事業單元供應更多的效勞功用,如網上處理注銷設立、天資認證、行政答應、稅收征繳、勞動保證等,完成“前臺一口受理,后臺協同處理”。
愈加注重互聯互通。按分歧歷程執行分類指點:對已建成的使用系統要依據相關部分的營業需求,經過律例標準、政策指導、行政協調、技能伎倆等方法推進互聯互通;對在建的使用系統,要依據互聯互通的要求,腳踏實地地進行調整;對新建的使用系統,要增強規劃指點,把互聯互通作為立項審批的主要前提。
愈加注重信息共享和營業協同。持續推進工商、稅務、質檢等部分間的企業根底信息共享,做好金農、金水、氣候支農工程和農業綜合信息平臺建立,探究樹立鄉村信息共享和效勞機制。推進文明信息資本共享工程,豐厚公共文明效勞方法和伎倆,知足城鄉群眾的精力文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