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專業知識和先期規劃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對需求認識不清。為了回避責任問題,在認識不清的情況下,有關人員往往不按照需求和性價比選型,而是選擇購買最好的,滿足實際需求為導向的實用心態讓位于以超前消費為導向的免責心態。從而擠占了其他方面的資金,形成了資金不足情況下的資源浪費現象。這就影響了推動電子政務項目的力度。
統籌考慮資源分配
電子政務建設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各參與方目標一致,信念堅定,戰略清晰,并且組織有力,實施審慎。思想認識統一、制度穩定合理是保障電子政務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要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體系負責電子政府的整體規劃、項目管理等,并在財政上進行審計和監管,保證有關的資金不被挪用或濫用。
建議采用靈活的投入方式,引進資源自行建設和依托外部力量建設并重。加強政府、咨詢機構、企業間的合作,政府以規劃為目的,經費為杠桿加強宏觀管理,遵循政府推動、聯合共建、面向社會、資源共享的原則,鼓勵社會有序投入和競爭。這不僅能夠解決政府部門力量單薄的問題,也有利于節約費用,調動社會積極性,拉動產業發展。
在投資分配上,需要樹立電子政務系統生命周期觀念、考慮到系統和人的互動關系來合理分配資源。通過對投入產出的研究,結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統籌考慮系統整個生命周期投資、管理和安全問題;結合效能評估,有的放矢地制定保障措施。加強對標準規劃咨詢等軟性支撐環境、軟件及數據、國產產品的投入。采用引導目的推動政府采購政策的貫徹。政府通過政策法律目的設置政策門檻,通過技術標準設置技術門檻,通過財政補貼和采購招標目的鼓勵政府部門使用國產軟件,限制壟斷行為。
實施中要進行項目制管理,對需求設計、項目管理、項目監理、評估驗收等環節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控制成本,保證電子政務系統建設的質量、進度。